3月22日美國華盛頓州(Washington)奧索鎮(Oso)發生嚴重崩塌災害,崩塌面積約430,000平方公尺,土砂流出量約760萬立方公尺,土砂掩埋深度高達6公視以上。造成當地Steelhead Haven社區內43人死亡、10人重傷。
華盛頓州 (Washington) 位在美國西北太平洋沿岸,北邊與加拿大接壤,面積約 18 萬平方公里,州內主要由喀斯喀特山脈 (Cascade Range)、冰河時期及密蘇娜冰湖 (Missoula) 決堤構成,喀斯喀特山脈穿過東部,高程最高為3,210 公尺。發生災害的 Oso 鎮位在史諾霍米須市 (Snohomish),人口約70 餘萬人,是華盛頓州人口第三多的市,總面積約 5,690 平方公里,位於華盛頓西部,東部是山區和西部為平原地形。
奧索鎮 (Oso) 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史諾霍米須市(Snohomish County),海拔高度約 100 公尺處,在當地時間 3 月 22 日 ( 周六 ) 上午10點37分右,發生大規模崩塌,災害發生位置如圖1所示。崩塌之土砂材料延伸廣泛,大量土砂崩落坡趾處的 N. Fork Stillaguamish 河,河水與崩滑之土砂跨越河岸,淹沒對岸 SteelheadHaven 大片區域,土砂掩埋深度高達6 公尺以上。造成 Steelhead Haven 社區內 43人死亡、10 人重傷。圖2為災害發生前後的衛星影像較圖,白色框線為社區建物區位示意圖,藍點與綠點是受傷人員、紫點是代表死亡人員,據華盛頓州政府估算,本次災害損失金額至少5 千萬美元。
圖1、奧索鎮災害發生位置圖(資料來源 : Colora do newsday)
圖2、奧索鎮災害災前災後影像比較圖(資料來源 : Oso Mudslide Victims)
本此崩塌地範圍寬約 580 公尺,長約740公尺,面積約 430,000 平方公尺,土砂流出量約 760 萬立方公尺。歷史紀錄指出本次災區於 2006 年亦發生過大規模崩塌災害,且在GEER(Geotechnical Extreme Events Reconnaissance) 單位的現調證實崩塌土體成分的確包括 2006 年的舊崩塌土體,2006與2014 年之崩塌範圍位置如圖3所示。崩塌除在 N. Fork Stillaguamish 河造成堰塞湖外,並掩埋 Steelhead Haven社區50棟建築物外。甚至阻斷當地主要交通幹道 530 號州際公路,達 2 個月之久,之後更是花了數個月之久予以重建。
圖3、奧索鎮崩塌區域坡度分布圖及 2006與 2014 崩塌影響範圍(資料來源 :Geotechnical Extreme Events Reconnaissance)
彙整奧索鎮的降雨、地質、地形與土地開發等資料,導致本次大規模崩塌的可能原因,包括:
1. 累積降雨,觸發崩塌。
圖4為華盛頓州之雨量資料圖,從 4-a 可瞭解奧索鎮災區發生無明顯降雨;4-b 推估奧索鎮 3 月之累積雨量達 500 毫米以上,離災區最近雨量站則紀錄到災害發生前 3 週的累積雨量已達 760mm,4-c 的累積雨量距平圖更可證明 3 月降雨值比歷史平均高。降雨反應到流量上,增加了 N. Fork Stillaguamish 河水的流量,加劇了河流對河岸攻擊坡的舊崩塌地坡趾的持續沖蝕,直至潛變的位移達到了臨界狀況,再觸發上邊坡坡體下滑之重力作用,終於產生大規模崩塌。
圖4、華盛頓州之(a)3月22日累積雨量圖、(b)3月累積雨量圖(c)3月雨量距平圖(資料來源:AHPS Precipitation Analysis)
2. 冰河堆積物,易發生崩塌。
奧索鎮災害地質圖如圖5 所示,崩塌範圍主要材料是 Qls、Qgtv 及 Qglv土質。成分為細砂、淤泥、黏土與冰河堆積物構成,冰河沈積物的組成比較複雜,當冰河堆積物材料鬆散,且位處陡坡或存在有豐富的地下水時,極易發生崩塌。
圖5、奧索鎮災害地質圖(資料來源:USGS)
3. 歷史崩塌高風險區。
奧索鎮的崩塌文獻紀錄 ( 表1、圖6) 最早可以回顧到 1950 年代,該區的崩塌持續再發生中,只是規模較小、較慢,直至 2006 發生大規模的災難,以及 2014 的悲劇。之前針對該區的研究主要是做崩塌地對河流的衝擊,而非崩塌對人民、財產的衝擊,而且過往研究中都沒有預料到,崩塌流動達 1 公里之遠。
表1、奧索鎮歷史崩塌紀錄表(資料來源:The Steelhead landslide in Oso, Washington State)
圖6、奧索鎮災害發生位置圖(資料來源:USGS)
4. 位處易崩塌敏感區。
圖7是由 2013 年的 LiDAR 資料所畫成的地形圖,用顏色標示現有崩塌地所在位置,並以 A-D 區分崩塌地的相對年齡,A 最年輕、D 最老。其中,A 形成時間約是 2006-2011 年間。圖中並用紅色格線標示本次崩塌的影響範圍,坡頂線條表示崩崖所在。地貌證據顯示奧索鎮附近有許多崩塌,而且崩塌的規模大小與 2014 年不相上下,奧索鎮的崩塌,無疑是舊崩塌地的復發。
圖7、奧索鎮災區地形圖(Shaded-relief image)(資料來源 : USGS)
5. 土地開發未取得洪泛區建設的許可,以及政府管理不及。
紀錄指出 1924 年 N.Fork Stillaguamish 河發生水災,Steelhead Haven 社區就在當時的洪泛範圍內;1950 年代,華盛頓州政府為解決該區的崩塌災害,資助進行降低坡地災害風險的研究,但雖有分析報告,政府因經費不足而無法進行整治工程;1960年Genevieve Taylor 向史諾霍米須市政府計畫委員會申請開發 Steelhead Haven社區,但卻沒有向水保單位,申請於洪泛區建設的許可,導致社區居民財產跟生命安全,受到河流掏刷與不穩定的山坡影響;1967 年的崩塌,破壞Steelhead Haven 社區內 25 棟屋子,所幸無人員傷亡,災後沈寂一陣後,1970年該區的建築又復興了,導致本次嚴重災情。
1. The Steelhead landslide in Oso, Washington State
2. 2014 Oso, Washington Landslide, GEER Association Report No.GEER-036
3. Hopes fade for Washington mudslide survivors after more bodies are pulled from debris raising fears death toll could double
4. Oso mudslide victims
5. Before and after the Highway 530 mudslide
6. Reading the Washington Landscape: Geology of Stilliguamish Blocking Slide
7. Geologic Map of the Mount Higgins 7.5-minute Quadrangle,Skagit and Snohomish Counties, Washington
8. AHPS Precipitation Analysis
9. Preliminary Interpretation of Pre-2014 Landslide Deposits in the Vicinity of Oso, Washing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