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

2014 東南亞洪災(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12月)

瀏覽次數icon 瀏覽次數

2242

東南亞洪災起於12月中旬,影響國家包括 : 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與泰國等地。其中最嚴重的是馬來西亞洪災印尼洪災與崩塌災害。災情主要分布在泰國南邊、馬來西亞半島北邊、印尼亞齊省等地。統計至12 月31日止死亡人數達164人,撤離家園人數達38萬人以上。

一、地理環境

馬來西亞(Malaysia)靠近赤道,氣候潮濕炎熱,屬赤道多雨氣候。每年四月至十月間吹西南季候風,十月至二月間吹東北季候風,但冬季季風現象不顯著。由於環繞著海洋,氣溫溫和。溼度往往較高,每年平均降雨量為 2,500 毫米。

印尼 (Indonesia) 位處赤道周邊,屬熱帶性氣候,由於季風而分為乾、濕兩季,平地年雨量介於1,780–3,175 毫米,山區可達 6,100毫米;濕度一般而言相當高,平均約80%;年溫差小,雅加達日均溫介於26至30℃。

二、災害概述

東南亞洪災起於12月中旬,影響國家包括 : 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與泰國等地。其中最嚴重的是馬來西亞洪災印尼洪災 ( 含大規模崩塌 )。主要災情分布在泰國南邊、馬來西亞半島北邊、印尼亞齊省等地分布如圖1所示。統計至12月31日止死亡 / 失蹤人數達164/21人(表1),撤離家園人數達38萬人以上。

圖1、東南亞洪災主要受災地點(資料來源 : maps of world)

表1、東南亞洪災造成傷亡與撤離統計(資料來源 : OCHA)

三、災害紀錄

1. 馬來西亞洪災

馬來西亞的水災災情波及西馬 (半島) 地區東岸包括吉蘭丹州、登嘉樓州及彭亨等州,部分災區全被水淹沒、交通陷入癱瘓。災情最慘重的吉蘭丹州政府福利部主任表示,目前2萬多個撤離家園的家庭暫時安置在254 個收容所中。視察吉蘭丹州的納吉布表示,因水流強勁、電力供應被切斷,收容所的難民難以取得乾淨飲水與電力,救援也因此難以進行。同時半島九座水壩如吉蘭丹武吉光水壩及吉打慕達水壩蓄水量也達到極限,顧及安全水庫操作原則需要洩洪。

另外,災害造成交通中斷情況嚴重 (圖2),包括:馬來亞鐵道公司 (KTM)指出,由於東海岸水災災情持續惡化,目前東海岸所有火車軌道被迫關閉 (12月29日 )。大馬公共工程局水災行動室公佈了由吉隆坡通往半島北部的通道。

圖2、道路通阻情況(資料來源 : 大馬公共工程局)

2. 印尼亞齊省洪災

根據印尼國家災害管理署 BNPB指出洪水在印尼亞齊省 (Aceh) 北部與東部是嚴重受災的地方,淹水最深達4公尺,估計有12萬人被迫離開家園(12月24日 )。災情最嚴重的地區,洪水沖破了大堤,迫使當地數百戶家庭疏散到安全地區。南亞齊縣災害管理機構(BPBK)執行主任祝莎薩莉斯瑪(Cut Sazalisma)表示,大雨導致幾乎所有縣區都被洪水淹浸。她說:造成水災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渠道堵塞,以致沒有發揮最佳作用。

3. 印尼爪哇大規模崩塌

印尼在12月12日(星期五18時)爪哇(Banjanegara, Central Java, Indonesia)山區嚴重豪大雨導致大規模的崩塌災害發生, 根據印尼國家災害管理署(Indonesia’s National Disaster Management Agency[Badan Nasional Penanggulangan Bencana / BNPB]) 指出至少造成97人死亡、11人失蹤 (12月25),108棟房屋受損,400人暫時安置收容場所,來自BNPB的 2,000名救援人員與機具由於現地仍相當不穩定,無法深入救援與挖掘搶救。

四、致災原因

本次降雨最主要原因為源自中國大陸的東北季風,冬季帶來的低溫濕氣引起馬來西亞等地的降雨,在 12 月 24 日之 24 小時的降雨超過 250 毫米 (圖3)。另外,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布指出在吉蘭丹州與當地森林砍伐活動有關、環境缺乏保護、缺乏雨水排水等基礎設施,無法順利將雨水導入大海等原因。

圖3、降雨集中地區 ( 馬來西亞半島 )(資料來源 : AHA CENTRE)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