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日本兵庫縣M6.3地震(4月)

瀏覽次數icon 瀏覽次數

2760

日本當地時間4 月13日5點33分17秒發生規模Mw6.3的地震, 震央位於兵庫縣淡路島,震源深度15公里,最大震度達六級。截至4月13日晚間相關媒體報導,已造成重傷7人、輕傷19人,建築物半倒1,261棟,部分破壞564棟。關西國際機場一度暫時關閉、JR西日本新幹線部分列車暫停行駛、京阪神的私營鐵路和地鐵暫停疏運以及造成誤點班次等交通運輸受到影響。

一、地理環境

日本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伊豆-小笠原群島等三個弧狀群島組成的島嶼國家,日本列島鄰近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的交界處,位處於環太平洋造山帶、火山帶及地震帶,為多地震、火山與溫泉的國家。

日本由6,852個島嶼組成,國土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為29,751公里,國土面積75%屬山地丘陵地帶,因此人口多集中在沿海地區,人口密度居世界排名第37位。富士山為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6公尺,是一座十分活躍的活火山。主要自然災害除地震及海嘯外,其他還包括:山體滑坡、泥石流、洪災、風災和雪災等。

二、災害概述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nited StatesGeological Survey, USGS) 測得資料顯示,日本當地時間4 月13日5點33分17秒發生規模Mw6.3的地震, 震央(圖1)位於兵庫縣淡路島,即北緯34°25.1’,東經134°49.7’,震源深度15公里,最大震度達六級(日本震度分級與我國相同,即最大地表加速度250gal至400gal。惟日本震度五級以上於該級再細分為強、弱兩次級。)震度分布圖如圖2。

本次地震為東西向逆衝斷層造成,震源鄰近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邊界處,板塊活動為菲律賓海板塊約以66mm/yr向北北西移動,形成南海隱沒帶。本區域近40年來共發生7起規模6.0至6.9的地震。本次地震和1995年阪神地震類似,屬於島內直下型淺層地震,震央位置距離1995年阪神地震震央西南方約30公里處。日本氣象廳認為本次地震和預期未來有可能發生的南海海溝巨震關係不大。

截至4月13日晚間相關媒體報導,已造成重傷7人、輕傷19人,建築物半倒1,261棟,部分破壞564棟。其他災情包含:關西國際機場一度暫時關閉、JR西日本新幹線部分列車暫停行駛、京阪神的私營鐵路和地鐵暫停疏運以及造成誤點班次等交通運輸受到影響;另部分區域則有用水及天然氣中斷供應情形。此外,沿海地區有出現地震後引致的土壤液化現象。

圖 1、日本兵庫縣地震之震央位置圖(資料來源︰USGS)

圖 2、日本兵庫縣地震之震度分佈圖(資料來源︰日本氣象廳)

三、緊急地震速報落實運用

日本政府長年以來透過制定「大規模地震對策特別措施法」等相關法令及配套措施,將地震監測及即時警報列為地震防災的工作要項,並結合產、官、學界之研發能量及資源,共同投入緊急地震速報相關研究及推動。自2003年至2007年推動「高度即時的地震情報傳達網實用化」先導型計畫,提升警報技術水準並逐步將應用層面擴大至消防單位、軌道系統、集合住宅、醫療院所、半導體工廠、學校等相關單位,更於2007年10月由日本首相宣布對一般民眾發布即時警報資訊(圖3 和圖4),為世界上最早開始實行全國性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的國家,其推展之經驗與歷程值得我國參考借鏡。

本次地震日本氣象廳於震後11秒左右(即觀測網啟動後7.5秒)對一般民眾發布緊急地震速報(圖5),預估最大震度為六弱級。緊急地震速報發布後0~5秒,神戶市開始感受到明顯振動;緊急地震速報發布後5~10秒,大阪市則開始感受到明顯振動。

圖3、電視插播緊急地震速報畫面(資料來源︰日本氣象廳)

圖4、緊急地震速報預估各地震度(資料來源︰日本氣象廳)

圖 5、香川縣高松市緊急地震速報(資料來源︰日本氣象廳)

四、災害借鏡

(1) 地震演練及防震教育

地震應變機制完善,定期防震演練:公共部門、辦公大樓、商場、學校及醫院等地皆有定期進行防震演練,讓地震應變疏散機制落實到每一個單位,並且在讓孩子在幼稚園起就開始進行防震、避險教育,遇到地震時不驚慌,能高效、有序的疏散到安全區域。爰此,日本政府單位應變能力迅速,得以即時掌控災情外,民眾配合指示迅速進行避難亦是降低傷亡的原因。

(2) 緊急地震速報落實

日本氣象廳2007啟用全球第一的「緊急地震速報」系統,已經確實發揮功用,由電視等媒體發布地震警報,於第一時間提醒震央較遠地區的人員進行減災及逃生等措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