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土耳其凡城規模7.2地震分析評估摘要(10月)

瀏覽次數icon 瀏覽次數

16488

2011年凡城地震,震央位於土耳其東部凡城省境內,靠近與伊朗邊境地區,地震規模為芮氏7.2,震源深度距離地表7.2公里,發生於當地時間2011年10月23日13點41分21秒(UTC時間10時41分21秒)。該次地震造成逾600人死亡、近6,000棟房屋損毀。

一、 前言

2011年10月23日土耳其發生規模Mw7.2的地震,造成逾600人死亡、近6,000棟房屋損毀。土耳其與臺灣類似,均位於高度活動的板塊地區,地震頻繁,且佈有地震觀測網與強震即時警報系統。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當以此次土耳其地震災害為借鏡,檢視臺灣的地震災害防治與應變工作,以減少地震災害造成的衝擊損失。

二、 土耳其地震概況

中東國家土耳其於當地時間2011年10月23日13:41:21(世界標準時間10月23日10:41:21),發生規模Mw7.2的地震,根據USGS測得資料顯示,震央(圖1)位於土耳其東南部凡城市(Van)的北北東方16公里處,即北緯38.628°、東經43.486°,震源深度為20公里。最大震度達修正莫卡利震度(Modified Mercalli Scale,簡稱MMI) 9級(見圖2。MMI 8級以上已相當於我國7級劇震,即地表加速度400gal以上,人感受搖晃劇烈無法依意志行動,部分建物受損嚴重或倒塌。)。震後1小時內發生起兩起規模5.6的餘震,隔7小時又發生規模5.1餘震,當地深夜11時45分又發生規模6.0餘震,總計震後10小時內發生超過100次餘震,其中規模大於4.0有20起,且深度幾乎皆在20公里以下(圖3)。


圖1 土耳其地震震央位置(USGS)

圖2 土耳其地震震度分佈(USGS)


圖3 主震及震後24小時內餘震分佈(土耳其坎迪里觀測與地震研究所)


(一)地震成因與歷史地震

土耳其位於高度活動的板塊區域,且經常發生災害性地震,主要為阿拉伯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以每年24mm的速度碰撞所造成(圖4),本次地震震源機制為逆衝斷層;幾乎是土耳其大小的地殼板塊(安那托利亞塊體, Anatolian block)向西擠壓,且此塊體北端以北安那托利亞斷層(NAF)為界,東南端以東安那托利亞斷層(EAF)為界。其中,北安那托利亞斷層帶(NAF)為極活躍之斷層,該斷層同一分段之地震再現週期約為450±220年(統計平均值±1標準差)。圖5顯示斷層帶各分段逐漸破裂的特性極為明顯,該圖發表後兩年(1999年),就在土耳其西北部的伊茲米特(Izmit)發生規模7.6的地震,造成17,000人死亡。此外,土耳其歷史上曾發生較大的災害性地震有:2010年規模6.0地震,造成51人喪生;1992年規模6.6地震,導致數百人死亡及數千人無家可歸;1939年規模8.0地震,評估約有33,000人死亡。

圖4 土耳其的板塊活動狀況(Armijo et al.,1999;USGS)

圖5 北安那托利亞斷層(NAF)各分段特性(Stein, et al., 1997)

(二)土耳其地震觀測網及地震警報系統

土耳其國家地震觀測網(圖6)共有327個測站,在震央距離120km內有7個測站,推估震央附近PGA為0.6g(圖7),PGV超過50cm/s。

圖6 土耳其國家地震觀測網(土耳其地震研究局)

圖7 震央附近PGA分佈(坎迪里觀測與地震研究所)   

土耳其伊斯坦堡地震警報系統沿著馬爾馬拉(Marmara)海岸建置10個強震即時測站,當2個或3個測站的地表振動超過門檻值時,以FM、UHF、衛星傳送地震警報給相關單位,與瓦斯控制、橋梁及隧道交通儀控連結應用。經與坎迪里觀測與地震研究所(Kandilli Observatory and Earthquake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KOERI)人員聯繫得知,伊斯坦堡距離震央1250km,本次地震亦量得地震訊號,但振幅未達門檻值,故未發送地震警報。此外,即時測站與該研究所之資料傳輸已都改為衛星傳遞,未來規劃於此區域增設10個即時測站。

(三)災情概要

這次地震造成土耳其東南部凡城(Van)省的埃爾季什(Ercis)鎮許多房屋倒塌,許多民眾在屋內不及逃出直接被壓垮,而釀成嚴重死傷。

據土耳其災害與應變管理中心(Disaster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Presidency of Turkey,AFAD)於當地時間10月30日16時45分公佈的官方統計數字,有601人死亡, 4,152人受傷,5,922棟建築、8,696戶房屋受損(圖8),當地一所宗教學校的校舍也在地震中倒塌。災區學校也因地震關閉一週。土耳其總理指有60幾個老師在地震中罹難,暴露出校舍建築安全不及格。

地震使得當地電力、通訊全部中斷,部分地區基於安全考量,切斷瓦斯供應。Ercis鎮中心部份建築物在停電6日後恢復供電,銀行和商店重開,但仍然無水供應;而據土耳其副總理於當地時間29日的聲明,災區的供電、供氣、供水以及通訊網路已經恢復。

地震造成當地公路龜裂坍塌(圖9),凡城機場也因受損嚴重所有班機轉降他處。公立醫院因震損嚴重,護理人員只得將傷者暫時移置到醫院花園(圖10)。據說凡城監獄也被震毀,上百名犯人潛逃。

圖8 災區Tabanli村(AFP)

圖9 道路龜裂(fotogaleri.ntvmsnbc.com)

圖10 醫院臨時將病床移至戶外(fotogaleri.ntvmsnbc.com)

三、 土耳其地震緊急應變處置

(一)搜救、緊急醫療及物資供應

由於這次地震引發相當多建築物損毀,有許多人受困於倒塌之建築物中,救難人員在事後即在受災區域進行搜救行動(圖11)。

震後土耳其48個省和39個部門派出搜救、醫療和急救部隊,包含1,275支搜救隊伍、4,446名搜救人員和1,796名醫護人員在災區進行救援工作。166輛救護車已經派往災區,並包括35架土耳其航空公司飛機、40架軍用機、18架專用貨機、7架醫護機用於搜救,另有7架民機與3架軍用機運送帳篷毛毯等救災物資。

由於災區無電力供應,以發電機照明搜救,且氣溫入夜後跌至0℃,增加當地搜救人員的困難度。

災區的物資仍舊不足,食物供應是土耳其政府此後救援工作的重點;災民批評政府在地震發生後初期,反應緩慢,使得帳篷和糧食供應不足。而政府救災指揮不力,管理混亂不公平,災民等了6日亦無獲發臨時帳篷,卻有人搶走救災帳篷,令帳篷流入黑市炒賣,近40名災民要共用一個帳篷,災區許多人已經在入夜後接近零度的戶外,餐風露宿好幾天(圖12、圖13)。

聯合國難民署10月28日在日內瓦宣布,應土耳其救援組織紅新月會請求,聯合國難民署將向土耳其東部地震災區緊急空運救災物資(圖14)。儘管世界各地的救援物資不斷運往震區,但是由於氣溫驟降,仍有部分震區居民極缺毛毯、帳篷、衣服、取暖器等保暖物資。

總理承認救難物資運送不夠迅速,但負責救災的副總理指災區逐步回復正常,政府已經提供臨時房屋,不再需要帳篷和毛毯,所有緊急救援物資會在10月29日運到。截至當地時間10月30日,已有43,367頂(其中8,639頂來自國外)帳篷、165,531條毛毯、5,792個睡袋送進災區。

(二)災後收容安置與短期因應措施

本次地震造成3,713棟建築物(5,250戶房屋)損毀,另2,209棟建築物(3,446戶房屋)有程度不等之破壞,所產生的災後收容安置問題。

目前災區已送進150個組合屋因應。土耳其政府希望在兩個月內,可以興建臨時房屋,安置家園被毀的災民。土耳其政府准予凡城省所有在土耳其農業銀行的個人貸款無利息延長一年,並將在受災嚴重的埃爾季什鎮附近建造公共住房。另外,針對地震災區提供的所有包裹和信件郵寄都將免費,災區居民只須前往災區郵局免費申請一個震區郵寄帳戶即可。

(三)人道救援及捐輸

震後美國、歐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色列等全球多國皆表示願意協助救災,但最初土耳其外交部婉拒所有外國提供的協助,表示能夠自行救災。

隨著救災行動的深入,現土耳其已同意接受外國捐助帳篷、毛毯、組合屋和貨櫃屋。中華民國外交部於臺灣時間10月28日已透過教廷一心委員會捐款1萬歐元,並決定另提供15萬美元人道救助物資給土耳其統籌運用於災後安置及重建工作。而芬蘭政府亦決定提供50萬歐元的人道主義援助。

圖11 救援人員與居民在地震倒塌的建築物中搶救受困者(AFP/REUTERS)

圖12 災民露宿街頭,在近於零度低溫的戶外圍火取暖(新華網/AFP)

圖13 土耳其凡省災民搶奪土耳其紅新月會卡車上的帳篷(中新網)

圖14 紅新月組織在Ercis的體育場設立起帳篷(REUTERS)

四、 後續觀察重點與問題

(一)建築物耐震能力提升

土耳其在1999年地震後,政府已投入經費推動地震減災計畫與耐震設計研究,進行學校、醫院、歷史古蹟之耐震補強,但著重於伊斯坦堡地區,許多地區仍存在耐震能力不足之老舊建築;且其私有建築可能沒有完全依循耐震設計規範建置,需進行安全評估,並需強化社會輔導及配套措施。

(二)強震區內房屋結構破壞之廢棄物處理與重建

由災害照片看當地大多為磚造房屋,於地震中受損嚴重,造成大量的建築廢棄物,考量衛生與進行災後重建工作,災區倒塌房屋與受損公共建設需儘速清除,如何對於災區進行清理以及後續相關防疫措施,均值得持續關注。且本次受災地區許多為農牧區域,亦為重建之重點。

(三)強震區之坡地災害影響

強震區域為山地地區,應注意山崩對於鄰近震央位置之村落的交通、通訊、電力等造成之問題(用水有溪流應可暫時供應),其對於連外道路之暢通、救援物資輸送、傷患救援等之影響(圖15、圖16),且凡城臨近於湖邊,亦應注意土壤液化之問題。

圖15 鄰近震央位置的城鎮,人員傷亡集中區域(Google原圖,災防科技中心製圖)

圖16 震央與臨近村落距離估算 (Google原圖,防科技中心製圖) 

五、結語

本次發生的地震為土耳其繼1999年造成17,000人死亡的規模7.6的地震後,災情嚴重的地震,其傷亡人數超過4,700人。雖然因為是規模超過7.0的淺層地震,因而釀成災情,然而災區內的建築物多為耐震性不佳的磚造或土石結構,在地震中損毀嚴重而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0311東日本大震災殷鑑未遠,而今土耳其震災又歷歷在目,臺灣應以國際地震災害事件引為借鏡,做好地震防災管理工作,以減少災害對臺灣的衝擊損。

關鍵字

相關連結/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