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規模6.7地震事件說明

瀏覽次數icon 瀏覽次數

6171

日本北海道於當地時間2018年9月6日3時7分,發生規模6.7地震,震源深度約為37公里。依日本氣象廳監測資料顯示,最大震度發生於厚真町地區達7級,其他主要城市如札幌市、千歲市、夕張、函館等分別達到5至6級。

一、地震基本資料及鄰近地區地質構造

日本北海道於當地時間20189637(台灣時間為9627),發生規模6.7地震,震源深度約為37公里,屬西北-東南向之逆斷層機制。依日本氣象廳監測資料顯示,最大震度發生於厚真町地區達7級,其他主要城市如札幌市、千歲市、夕張、函館等分別達到56級,詳如圖1所示。

1、北海道地震震度分布圖與震源機制解。(資料來源:日本氣象廳、USGS、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院,國家災防科技中心製圖編修)

日本地質構造狀態複雜,主要由北美板塊、太平洋板塊、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等四個構造板塊組成(如圖1),而北海道位於太平洋板塊隱沒至北美板塊之板塊邊界,原即為地震頻繁之區域,北海道鄰近區域近百年來(1910-2018)規模7以上地震計有20起、規模6以上地震共151(如圖2所示),惟大多發生於千島海溝與日本海溝之海域(陸域規模7以上之地震僅有1993年一起規模7.6地震,但深度達102公里),故對北海道陸地造成之影響相對較小,本次地震震央位於內陸且震度高達7級,對城市造成之衝擊相對直接與明顯。震央鄰近地區分別有石狩低地東緣斷層帶、輕舞斷層等多個活動斷層帶,而後續餘震多集中於輕舞斷層沿線(如圖3所示),但因本次地震深度達37公里,超過目前已知斷層之深度,故日本內閣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尚未對地震錯動機制提出確切定論。

2、北海道鄰近區域近百年規模大於6.0地震之分布(資料來源:日本氣象廳、USGS,國家災防科技中心製圖編修)

3、震央鄰近地區斷層構造與餘震分布圖(資料來源: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彙整製圖)

二、地震災情彙整

主要災情集中在北海道札幌市與厚真町,依據日本總務省消防廳、經濟產業省與厚生勞動省之相關救災與應變資訊,彙整主要災情(如圖4)說明如下:

1.本次地震因強烈地動造成厚真町大量山體崩塌,造成嚴重人員傷亡災情:

本次地震已造成41人死亡、651人受傷以及住宅32棟全倒、18棟半倒(總務省消防廳地震災情第21報,9月11日早上7時),其中死亡38人均因厚真町民宅因大量山體崩塌遭掩埋所致,厚真町所在之地質構造係為古沙丘之堆積物,邊坡岩體之膠結較為鬆散,而厚真町為本次地震震度最大之區域,故震後產生大規模崩塌,造成嚴重人員傷亡。

2.札幌地區於震後發生土壤液化,並導致建物與地下自來水管線毀損:

本次土壤液化主要集中於札幌市清田區,該區域位於溪流的沖積平原,地下水位高,而地質構成主要為氾濫平原之堆積物,故在受劇烈地震搖晃後,易發生土壤液化之現象。而土壤液化亦造成部分建物因不均勻沉陷而傾斜,以及部分地下自來水管線破裂。

3.強烈地動造成維生設施與交通運輸受損,嚴重影響都市機能:

本次地震造成火力發電廠緊急停機與苫東厚真火力發電廠鍋爐的管線受損,導致北海道全境295萬戶停電,同時影響陸空運輸包含新千歲機場、JR北海道線列車、札幌市營地鐵、公路系統交通號誌之供電,造成區域交通機能第一時間全面中斷。另大規模停電亦影響249家醫院之醫療機能,以及供水系統之運作(安平町與厚真町供水完全中斷)。

圖4、本次地震主要災情分布(資料來源:TWITTER、SBS NEWS、NHK,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彙整製圖)

三、後續觀察重點及方向

1.震後二次災害之預防:

本次地震厚真町震度達7級並產生大量山體崩塌,後續可能再因餘震或遇強烈降雨等天候變化而導致邊坡滑動或土石流等二次災害,另時令進入較冷的季節將對於民眾生活造成衝擊,日本應變單位對於後續可能之二次災害相關防範措施與作為,為後續應持續觀察之重點議題。

2.震後都會機能恢復運作之策略:

日本於1995年阪神地震後除對於建物耐震能力進行提升外,對於基礎設施之耐震標準亦進行提升,然而本次地震仍造成北海道大規模停電,更因此造成包含航空、陸運、軌道等交通運輸第一時間全面中斷,以及區域產業暫停營運。後續日本相關單位之緊急恢復對策與措施,亦可提供我國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對策研擬之參考。

3.連續災害事件對北海道生產事業與觀光產業之衝擊:

日本接連遭受大阪6.1強震、燕子颱風與北海道6.7強震侵襲,本次地震造成北海道重要乳品事業如明治、雪印和森永乳業之工廠皆暫停營運,對於旅遊產業已帶來嚴重衝擊,後續日本政府因應地震與颱風事件對產業與經濟衝擊之相關措施,亦為我方可觀察與參考之項目。

關鍵字

相關連結/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