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海地規模7.2地震

瀏覽次數icon 瀏覽次數

2333

海地於當地時間2021年8月14日8時29分,於距首都太子港以西約120公里處之Nippes地區發生規模7.2強烈地震,地表最大震度達修正麥卡利VIII(相當台灣震度6弱)。依據海地民防保護局(Civil Protection Agency)於震後一周災情統計資料,本次地震已有2,207人死亡、12,268人受傷、344人失蹤,並造成約5.2萬棟房屋全倒、7.7萬棟房屋受損(含醫院、學校等重要基礎設施建物)。

一、海地區域地質構造

海地於當地時間2021814829(台灣時間同日2029),於距首都太子港以西約120公里處之Nippes地區(18.408°N, 73.475°W)發生規模7.2強烈地震,地表最大震度達修正麥卡利VIII(相當台灣震度6),如圖1所示。

圖1、海地地震震度分布圖(資料來源:USGS)

海地位於加勒比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相接處,該處地質構造屬於錯動型板塊邊界,屬一系列沿著張裂型板塊邊界平行排列並為不同塊段的一種大規模水平位移斷層。由斷層機制解可知,本次地震發生於Enriquilla-Plantain Garden 斷層 (以下簡稱EPGF)上,為左移斷層的錯動型態,與2010 年1月12日規模7.0地震相同,如圖2所示。EPGF為位於北美板塊與加勒比板塊交界且活耀之左移斷層系統,滑移速率約7±2mm/yr,歷年已發生多次災害性地震。

 圖2、海地鄰近區域地體構造(資料來源:USGS、Fleur et al (2015)、Fleur et al (2019))

二、本次地震因大量建物毀損而造成嚴重傷亡

依據海地民防保護局(Civil Protection Agency)於震後一周災情統計資料,本次地震已有2,207人死亡、12,268人受傷、344人失蹤,並造成約5.2萬棟房屋全倒、7.7萬棟房屋受損(含醫院、學校等重要基礎設施建物)。

本次地震因大量建物毀損而造成嚴重傷亡,而造成該地區大量建物毀損之原因,除建物本身耐震能力不足且餘震發生頻繁外,有學者推論更因複雜之地體構造影響可能造成地表抬升,而垂直向作用力增加建物受損的嚴重程度。法國學者Fleur等人相關研究發現EPGF雖為左移斷層系統,但斷層南、北側地形高程卻有超過30公尺的顯著落差(如圖3),主要係因本區域地震破裂機制複雜造成多個破裂面,震源位在EPGF斷層面,並觸發鄰近震央的Légâne斷層錯動,而Légâne斷層屬逆衝斷層,故造成地體抬升,如圖4所示,且依據USGS震矩率分析(如圖5),本次地震確實應有兩次主要的破裂。

3EPGF之南北側地形高程明顯落差(資料來源:Fleur et al (2020))

4、本區域地震破裂機制複雜造成多個破裂面(資料來源:Fleur et al (2015))

圖5、本次地震震矩率分析(資料來源:USGS)

三、地震序列與重現週期

本次地震距同一斷層EPGF最近一次規模7.0以上地震之時間僅11年(2010 年1月12日規模7.0地震),以能量累積的觀點而言,其再現周期似乎過短。

部分學者認為按照Fleur等學者依據地質構造、地表地形等特徵分析EPGF自第四紀起至今的滑移行為,本斷層應於Petit‐Goâve為斷層分段點,如圖6所示,該分段點之東西段斷層活動特性應有差異,故本次地震位於分段點西側,其重現期應以同樣發生於分段點西側之1770年M7.5地震估算為準,約為250年,應較符合有足夠時間達到能量累積之推論。另依Fleur等學者於Clonard地區沿EPGF挖掘槽溝研究,確定1770年地震滑移位置亦位於本次地震主震的破裂範圍內,同時此兩次地震於間隔250年內之累積潛在滑動量約為2.0~2.5m,與USGS分析本次地震平均滑移量約為1.8~2m(如圖7)之結果一致。

6EPGF滑移行為分析(資料來源:Fleur et al (2020))

圖7、本次地震地表滑移分析(資料來源:USGS)

關鍵字

相關連結/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