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加劇亂流,鳥類研究或許能解決 (0625)

近期新加坡航空的航班遭遇嚴重亂流,最終造成31人受傷,一人死亡。亂流是最難預測的天氣條件之一,隨著地球變暖,氣候變遷將破壞空氣流動的穩定性,導致嚴重亂流會越來越常見,可能導致空中飛行物的損壞。根據研究統計,飛機每年遇到中度到嚴重的亂流多達68,000次。儘管先進的氣象雷達系統可提前18小時預測到75%的亂流,但晴空亂流(Clear air turbulance)因不規律且感測器無法探測到,所以仍是極大的飛安威脅。專家指出,鳥類是在空中飛行的經驗,可能為預測和因應亂流提供啟發,以此改進氣象模型和飛機設計,尤其是在小型飛機和無人機的改良。為此,研究團隊進行「與鳥並飛」的研究,針對世界上最大的飛禽「安地斯神鷹」(Andean Condor),評估牠們如何利用熱氣流,以最少的拍翅滑翔並在城市環境中穿梭,以此為自主飛行器的飛行路徑規劃、導航和機體設計提供建議。

迪士尼Autopia迎來綠色變革 (0621)

位於迪士尼樂園「明日世界」(Tomorrowland)的迷你高速公路景點Autopia,是1955年由由Bob Gurr設計,靈感來自當時興起的高速公路,因為當時大家對於交通形式的改變充滿想像,而成為非常熱門的遊樂項目。但因氣候變遷及減碳議題逐漸升溫,迪士尼正在朝向2030年實現淨零碳排的計畫,朝向更環保的經營模式。而根據美國環保署評估,一般車輛每年排放約4.6公噸二氧化碳,持續營運Autopia燃油汽車的遊樂景點,只會繼續產生不必要的溫室氣體排放,還會產生樂園周圍空氣品質問題,也因此備受許多環保人士批評。迪士尼未來將把Autopia的燃油汽車移除,並使用替代燃料來讓遊樂設施運作,更投資超過1550萬美元做碳抵換。事實上,2019年迪士尼就已建立兩個太陽能發電場,為四個樂園提供電力,並將300輛園區交通車燃料改為食用油。

高溫影響樹木晝夜調節 (0621)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全球升溫已擾亂樹木生長時鐘,特別是安第斯山脈(Andes)及Patagonia地區是以特有種南山毛櫸(Nothofagus obliqua)為主的原生森林,更可能隨著全球溫度的持續上升而受到極大的影響。整體而言,樹木依賴24個基因調節晝夜機制,可根據環境變化進行調整,而所有樹種都有各自的「溫度區間」(Thermal Niche),具有溫度上限,超過溫度限制,其內部時鐘和調適機制就會失效。也因此,升溫會導致樹木的晝夜調節混亂,削弱樹木光合作用、春季生長和冬季休眠的能力。研究人員將南山毛櫸樹苗(Nothofagus obliqua)與習慣於較暖環境的另一同屬種N.obliqua進行對照實驗,將兩種樹木在相同溫度條件下培育,發現南山毛櫸(Nothofagus obliqua)難以維持其晝夜節律,同時也難以重新調整其內部時鐘,更無法提升其存活率和生長率。

從氣候變遷主題樂園了解全球暖化 (0619)

位於韓國南慶尚道,鄰近釜山附近的金海市,為提升氣候教育和再生能源宣導,特別於2005年搭建氣候變遷主題公園。該公園由金海市政府資助,不僅利用鄰近市立圖書館的太陽能板產生的太陽能,作為設施運行的能源來源,公園內更設有水上遊樂場,並打造「氣候隧道」,讓民眾可透過真實風格的影音互動遊戲,學習哪些污染物對大氣有害,以及哪些動物及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該主題公園近期正在爭取國家經費進行翻新和擴建,希望能增強其作為主要教育中心的角色,市府希望藉此反映金海市致力於因應氣候變遷的決心。同時,金海市也積極推動市立圖書館轉型為零能耗建築,更積極投資於能源效率技術和再生能源來源的發展,希望藉此進一步加強民眾的氣候意識和對其2050年淨零碳排承諾的實踐。


參考文獻